聯系方式
生態環境部:前4月全國共審批3.38萬個項目環評,涉總投資超6萬億元,非化石能源發電行業發展迅猛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編輯 陳旭
5月29日,生態環境部舉行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并正式發布2022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和2022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在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副司長蔣火華介紹,2022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保持改善態勢,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實現“十連降”,長江干流持續3年全線達到Ⅱ類水質,黃河干流首次全線達到Ⅱ類水質。
與此同時監測也發現,當前生態環境穩中向好的基礎還不穩固,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難度明顯加大,主要表現為部分地區個別時段PM2.5問題依舊突出,水生態環境不平衡不協調問題依然突出,局部地區生態破壞問題突出等。
蔣火華表示,總體來看,我國生態環境質量由量變到質變的拐點尚未出現,生態環境保護任務依然艱巨,還遠沒到喘口氣、歇歇腳、松松勁的時候,必須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把環境質量改善的勢頭鞏固住。
1~4月全國共審批3.38萬個項目環評
在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環評文件質量是環評工作的生命線。日前,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人民法院對山東錦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環評造假案公開審理并當庭宣判,該案的宣判為廣大環評從業人員敲響了警鐘。
劉友賓表示,環評是約束項目和園區準入的法治保障,是在發展中守住綠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線,環評文件質量是環評工作的生命線。生態環境部將持續對環評違法行為加強高壓嚴懲態勢。
一是加強環評從業異常情況預警,指導各地實施靶向監管,對情節嚴重、涉嫌環評造假犯罪的,移送公安部門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是落實好環評監管長效機制,全面加強環評文件質量監管。
三是加快修訂《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監督管理辦法》和配套文件,完善管理體系,切實筑牢源頭預防第一道防線。
劉友賓強調,環評單位要依法經營、誠信經營,依靠提供高質量、高水平的環評文件贏得市場,環評工程師要珍惜職業榮譽,嚴守職業操守,如果有人唯利是圖、膽敢以身試法,必將受到法律的嚴懲。
此外,劉友賓介紹,生態環境部在嚴守生態環保底線基礎上持續強化環評保障,努力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今年以來,已審批重大基礎設施和資源開發等環評14個,涉及總投資超過600億元;1~4月全國共審批3.38萬個項目環評,涉及總投資超過6萬億元。展現了非化石能源發電行業發展迅猛,環境治理行業持續保持高位發展態勢,基礎設施、新興行業等重大項目投資拉動效應顯著的新特點。
提升沙塵天氣天空地一體化立體監測和精準預報能力
今年以來,我國北方地區出現了多輪的沙塵天氣,造成了大范圍的空氣污染。
沙塵的來源主要是哪里,對于空氣質量和優良天數的影響有多大?對此蔣火華表示,今年沙塵天氣確實對我國空氣質量影響較大,大家也很關注。 為此氣象部門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沙塵天氣監測預報體系,生態環境部則側重于開展沙塵天氣對空氣質量影響的監測分析,目前已初步形成對沙塵天氣影響空氣質量的天地一體化監測預報能力。
比如地面監測方面,在全國1734個國家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點實時監測顆粒物(PM2.5和PM10)的基礎上,西北近沙塵源區的內蒙古等六省區現有的1225個區縣和鄉鎮監測站點均已按要求與國家聯網,初步實現了對西北近沙塵源區的縣級城市全覆蓋,這可以說是對空氣質量實時監測的“地面哨兵”。
在衛星遙感監測方面,我國已建立了沙塵天氣衛星遙感監測業務體系,具備了極軌衛星和靜止衛星等多源遙感數據相結合的全天時衛星遙感監測技術能力。這可以說是“追蹤”沙塵天氣的“天眼”。
每年冬、春季沙塵天氣高發季節,生態環境部都與氣象等部門密切協作,共同對沙塵天氣起源、傳輸路徑、影響范圍和強度變化等開展動態跟蹤和分析研判。今年1~4月,我國共發生12次沙塵天氣過程,其中,6次集中在4月份,沙塵天氣強度大、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總體偏重。1~4月,全國共計27個省(區、市)267個城市累計出現了4892天的沙塵天,為近5年同期最多,由沙塵天氣導致的平均超標天數比例為7.1%。
據分析,今年春季以來發生的幾次較大的沙塵過程,影響我國北方地區的沙塵源主要是蒙古國南部戈壁荒漠區以及我國西北沙源地。從北京情況來看,3月份的兩次強沙塵均起源于蒙古國南部。其中3月19~23日的強沙塵暴天氣過程,北京PM10小時峰值濃度為1667微克/立方米。專家分析估算,蒙古國對北京沙塵濃度的貢獻可以達到七成,對東北地區和我國中東部其他地區的沙塵濃度貢獻超過五成。
蔣火華表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進一步加強與氣象等部門的合作,深入做好沙塵天氣對空氣質量影響的監測評估,完善沙塵監測網絡,提升天空地一體化立體監測和精準預報能力,努力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報告。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下一頁:生態環境部將嚴厲打擊環評造假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