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方式
8月30日,生態環境部召開8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裴曉菲表示,生態環境部始終堅持以“零容忍”態度打擊造假行為。一是查處了一批典型案件,截至去年底,共查處了2260家有違法行為的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公開曝光457個典型案例,移送刑事立案193起,查處了企業在自行監測方面的造假案件4255件,向有關部門移送了930起涉嫌違法犯罪的案件;二是建立了聯動執法機制。我部同最高檢、公安部一起構建了行刑銜接、一體化推進的聯動執法機制,形成了共同會商、共同掛牌督辦、共同公布典型案件以及共同部署相關工作的“組合拳”;三是進一步完善了法律制度,最高檢和最高法修訂出臺了“兩高”司法解釋,國務院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對碳排放數據造假行為的機構與負責人予以嚴懲,對于情節嚴重的取消執業資格。
問答如下
新黃河記者:我們注意到近期生態環境部公布了第十八批生態環境執法典型案例,再次曝光了一批弄虛作假的第三方檢測機構。請問,近年來此類案件有何新特點和新變化,為何會屢禁不止,在聯合執法和專項整治中有哪些進一步的工作安排?
裴曉菲:近年來,隨著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力度不斷加大,第三方環保服務行業得到快速發展,部分第三方機構為了經濟利益,不惜違背職業道德和法律法規弄虛作假,擾亂環保服務市場秩序。分析近幾年查辦的案件,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呈現出多樣化、隱蔽化、專業化特征。比如擅自減少采樣點位、監測時長不足、虛假簽字,異地作案,受到處罰后,換個名字重新注冊,更換“馬甲”,甚至通過一些技術手段進入到環境監測系統內部,改變工控機內部參數,干擾污染物監測結果等。
生態環境部始終堅持以“零容忍”態度打擊造假行為,“十四五”以來,我們會同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一起,連續四年針對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造假問題開展專項整治,持續保持高壓態勢。
一是查處了一批典型案件。截至去年底,共查處了2260家有違法行為的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公開曝光457個典型案例,移送刑事立案193起。另外,我們還查處了企業在自行監測方面的造假案件4255件,向有關部門移送了930起涉嫌違法犯罪的案件,起到了震懾和警示作用。
二是建立了聯動執法機制。我部同最高檢、公安部一起構建了行刑銜接、一體化推進的聯動執法機制,形成了共同會商、共同掛牌督辦、共同公布典型案件以及共同部署相關工作的“組合拳”,有效提升了監管執法效能,解決了過去環評造假案件在查處過程中存在的立案難、取證難、定性難的問題。
三是進一步完善了法律制度。最高檢和最高法修訂出臺了“兩高”司法解釋,明確在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監測以及碳排放檢驗檢測過程中,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國務院出臺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對碳排放數據造假行為的機構與負責人予以嚴懲,對于情節嚴重的取消執業資格。這些制度都增強了我們對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的監管依據。
今年,我部將繼續會同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部署深入開展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專項整治行動,持續保持高壓態勢,與前幾年相比,有以下變化:
一是領域范圍更加廣泛。在繼續對環評和監測兩大領域第三方機構弄虛作假重拳出擊的同時,也將嚴厲查處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自主驗收、機動車排放檢驗、溫室氣體排放數據質量管理等領域第三方弄虛作假違法行為。
二是不斷加大處罰力度。我們要求各地對近年來依法查處的第三方機構整改情況開展復核復查,對仍存在弄虛作假行為的,依法依規從重處理,特別是“兩年內曾因提供虛假證明文件受過二次以上行政處罰,又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等符合涉嫌犯罪移送情形的,及時做好刑事移送。
三是持續提升監管合力。繼續發揮多部門協同優勢,用好專案督導、提級查辦、聯合掛牌督辦等手段,形成更強的監管合力,提高打擊效率和效果。同時,強化溯源打擊,對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第三方機構以及延伸拓展發現的上下游相關企業和單位,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實施處罰。
四是全面升級監管手段。進一步加強大數據加人工智能的“穿透式”監管,用科技的力量來筑牢防范造假的防線。利用現場快速監測裝備、數據分析技術等手段提高發現問題和查處問題的能力。
最后,我們也歡迎新聞媒體、社會各界充分發揮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優勢,及時向我們提供有關問題線索,大家一道推動第三方環保服務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來源:生態環境部
下一頁:東莞寮步:打造“無廢汽車城”